王鹤棣《错位》票房扑街:投资方亏损严重

2025年11月9日 娱乐 49 阅读

       不是“没人看”,是“没留住人”

 

《错位》上映前,其实不算完全没热度。王鹤棣的粉丝基础摆在那,预售时靠着“棣棣首部现代悬疑片”的噱头,票房一度冲进单日前十。但问题出在“开映后”——我身边去看的朋友,一半是粉丝,一半是悬疑片爱好者,看完反馈却出奇一致:“故事没讲圆”“感情线太突兀”。粉丝小夏看完后在群里说:“棣棣的演技是在线的,演的落魄记者眼神有戏,但剧本把悬疑线和爱情线搅在一起,看到后半段我都忘了谁是反派。”而悬疑片爱好者老周更直接:“节奏太慢,前四十分钟都在铺垫情绪,关键线索藏得太浅,看到一半就猜到结局了。”口碑发酵后,豆瓣评分停在5.2分,普通观众自然不愿为“及格线以下”的电影买单,这才是票房掉得快的核心原因。

更不巧的是,《错位》撞上了好莱坞大片和一部温情合家欢电影。前者靠视效吸引了年轻观众,后者则包揽了家庭观影群体,夹在中间的《错位》,既没悬疑片的“烧脑爽感”,又没情感片的“共情点”,自然成了观众的“第三选择”。

 

       流量是诱饵,但不是票房保证

 

网传《错位》投资方当初拍板时,很大程度是看中了王鹤棣的流量。毕竟2022年《苍兰诀》爆火后,他的商务代言、综艺邀约接不停,粉丝购买力有目共睹。但电影市场早就过了“流量=票房”的年代,这几年从“小鲜肉主演票房扑街”到“顶流参演电影遇冷”,例子比比皆是。一位从事影视投资的朋友跟我说:“现在投资电影,流量只能算‘加分项’,不能是‘核心盘’。《错位》的问题在于,把宝全压在了演员热度上,却在剧本打磨和类型定位上掉了链子。悬疑片的核心是逻辑和节奏,这些东西靠粉丝刷数据是刷不出来的。”据悉,这部电影从开机到上映只用了八个月,其中剧本修改时间不足两个月,这样的“快节奏制作”,很难撑起一部需要精细打磨的悬疑片。

 

 

平心而论,王鹤棣在《错位》中的表现确有突破。相比之前的作品,他的眼神戏更加细腻,几场情绪爆发的戏份也能看出他的用心。只是在大银幕上,每个细微表情都被放大,对年轻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电影扑街原因

 

剧本存在提升空间,影片在叙事节奏和逻辑自洽性上确实存在争议。部分观众反映剧情转折略显生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影体验。但必须承认的是,影片在摄影、美术等制作层面保持了较高水准。某些场景的视听语言设计甚至可圈可点,可见制作团队的用心。

 

通过这部电影,王鹤棣获得了宝贵的大银幕经验。与资深电影团队的合作,让他在表演细节把控上有了明显提升。面对批评和质疑,王鹤棣在社交媒体上展现了良好的心态。他坦言:”接受批评,继续努力”,这种态度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记得王鹤棣曾在采访中说:”我还年轻,不怕试错。”这种态度,或许正是他最大的资本。毕竟,真正的成功不是从不跌倒,而是每次跌倒后都能站起来,带着更丰富的经验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