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

2024年9月12日 新闻 17 阅读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张东刚:“把握人民性是对以往教育民生属性概括的又一次创新升华,从民生到人民,一字之差,含义不同,境界不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使教育让党放心、不负人民。”

焦点访谈:向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近年来,我国建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机制,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1.1%。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让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新时代以来,我们的教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个理念始终在推进、在深化。我们未来的整个教育改革发展来讲,从基础教育这个角度来讲要关注三个方面,怎么样更好配置教育资源,也就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第二要逐步地优化我们的师资供给;第三我们应该关注区域里面的底部学校,也就是老百姓对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不满意的地方,每个地方都要把底部学校提升。”

焦点访谈:向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中,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针对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在这次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复兴:“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当中,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强国建设,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之源,贯彻始终是十分重要的,这次具体提出来这样一个(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计划是非常具体的也是非常重大的一个举措。”

新时代以来,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我国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良师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学历持续提升,整体素质水平大幅增强。全国专任教师总数从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至2023年1891.8万人,翻了一番。

焦点访谈:向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从扩大实施“国优计划”,到扎实推进公费师范生教育、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从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到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一项项政策举措的出台落实,推动教师队伍量质齐升。

建设教育强国,还需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