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她只有“资本”?其实她是实力小花
对拍戏的敬畏
李庚希确实出演过一些大制作,比如《雪中悍刀行》中的姜泥。但这个角色争议不小,有人认为她外形不够“绝世美人”,却很少有人否定她演出了姜泥的灵动和坚韧。事实上,李庚希对角色的认真程度,从细节中就能见分晓。

为了演好《兔子暴力》中的叛逆少女,她提前去小城生活,观察当地女孩的言谈举止;在《大考》中饰演高三学生,她专门重回中学教室听课,找备考状态;即使是被批评的《花木兰》话剧排练期,她也被拍到多次深夜独自在排练场加练。这些看似普通的“功课”,恰恰是许多年轻演员最容易忽略的——但她做到了。
角色从不是 “复制粘贴”
判断一个演员有没有实力,看她的角色清单就知道。李庚希最难得的,是出道六年没重复过 “安全区”,从少女到病人,从叛逆者到讨好型人格,每一个角色都带着鲜明的记忆点。
《小欢喜》里的乔英子,是无数观众的 “青春代餐” 。她把高三生的压抑和反抗藏在眼神里:被妈妈没收乐高时的委屈隐忍,跳河前喊 “我不是非要去南大” 的崩溃嘶吼,甚至和黄磊对戏时,指尖不自觉攥紧衣角的小动作,都让这个 “被爱绑架的少女” 真实得像隔壁家的孩子。那时候没人说她 “靠资源”,只说 “李庚希把青春期演透了”。
《兔子暴力》里的水青,藏着让人窒息的疯狂 。这个渴望母爱却被抛弃的少女,前一秒还对着母亲笑眼弯弯,下一秒就能眼神冰冷地策划 “绑架”。最戳人的是一场哭戏:她抱着万茜的腰,眼泪砸在衣服上没声音,肩膀却抖得厉害,把 “爱到偏执” 的痛感传递得隔着屏幕都揪心。连合作的万茜都夸她:“这姑娘眼里有戏,能接住所有情绪”。
《漫长的季节》里的沈墨,是她的 “暗黑转型” 。从前期温柔弹琴的女大学生,到后期眼神空洞的复仇者,她没靠夸张的妆容,只靠细微的表情变化完成蜕变:被欺负时眼底一闪而过的狠劲,杀人后洗手时的麻木,把 “纯良被撕碎” 的破碎感演得层次分明。有观众说:“沈墨最后那个笑,我记了好几天”。

《不讨好的勇气》里的吴秀雅,是最贴近平凡人的角色 。这个被职场和人情裹挟的 “讨好型人格”,会在同事推活时勉强挤出微笑,会在深夜加班时对着咖啡发呆。李庚希说自己和吴秀雅很像,以前也总怕拒绝别人,所以演起来格外有共鸣 —— 她甚至把自己脱口秀解压的经历融进戏里,让角色的 “自我和解” 显得格外真实。
李庚希从未公开回应过任何关于“资源”的讨论,但她用一个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完成了最有力的回应。从乔英子到沈墨,从姜泥到新剧《凡人歌》中的职场新人,她始终在尝试打破舒适区,用表演证明自己的可能性。我们多给这个喜欢演戏的小姑娘一些成长空间吧,一定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李庚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