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太医”:张佳宁是我带大的

2025年10月23日 明星 21 阅读

       戏外的“温太医”,是戏里张佳宁的“严师慈父”​

 

众所周知,张晓龙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副教授、礼仪指导。而张佳宁,正是他的外甥女。由于母亲早年忙于生计,张佳宁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很大程度上是由张晓龙陪伴和教育的。2004年她刚到北京,青春期的叛逆加上环境陌生,偷偷逃课去玩,被张晓龙发现后还撒了谎。向来温和的舅舅第一次动了手,打完却躲在楼道里偷偷抹泪。​这巴掌打醒了张佳宁,也让张晓龙更坚定了 “要给她指条正路” 的想法。考虑到外甥女外向的性格,又听说当演员能尽快赚钱帮妈妈减负,他提议:“考中戏吧,靠自己本事吃饭。” 为了这个目标,张晓龙化身 “严父”:找来中戏老师补台词课,盯着她每天晨跑减肥,陪她跑遍北京的艺术院校考场。​

有次张佳宁练台词练到崩溃,哭着说 “我不行”,张晓龙没安慰,反而丢来一堆剧本:“不行就去摆摊,跟你妈一样遭罪。但你要是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把眼泪擦干再练。” 这份 “挫败式教育” 背后,是他藏不住的用心 —— 他知道,没背景的孩子想在演艺圈立足,只能靠真本事。​2005 年,张佳宁如愿考上中戏,和陈晓、毛晓彤成了同学。入学那天,张晓龙只说了一句话:“在学校好好学,以后别说是我外甥女,我不会帮你走后门。” 他说到做到,哪怕后来因《甄嬛传》的温太医一角爆红,手握资源和人脉,也从没主动给张佳宁介绍过角色。​

 

       “近水楼台”的严格启蒙

 

作为中戏的教授,张晓龙对张佳宁的专业要求极为严格。这种“家教”式的艺术熏陶,让张佳宁在踏入演艺圈前,就具备了扎实的表演理论基础和严谨的职业态度。这远非简单的“资源”可以比拟,它塑造的是一个演员的“根骨”。​​低调务实的家风传承:​​ 张晓龙本人就是娱乐圈中低调、专注演技的典范。这种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张佳宁。她不像很多年轻艺人那样热衷于炒作和营销,而是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角色创作中,形成了“戏红人不红”的独特状态——观众对她演的角色如数家珍,却很少在戏外的八卦头条里看到她。

 

       从18部戏的龙套到“林北星”

 

“刚毕业那两年,我接了 18 部戏,全是小配角。” 张佳宁曾在采访中坦言。从《小姨多鹤》里不起眼的小角色,到《海上牧云记》里戏份不多的牧云严霜,她跑了整整六年龙套,没沾到舅舅半点光。​张晓龙不是不管,只是换了种方式:看她拍戏熬夜,默默炖好汤送到剧组;角色被质疑,帮她分析剧本找问题;遇到不怀好意的投资方,悄悄托朋友提醒她避坑。有次张佳宁拍古装戏吊威亚摔了,不敢告诉妈妈,第一个打给张晓龙。他连夜赶到片场,背着她去医院,一路上没说一句重话,只反复问 “疼不疼”。​

 

2018 年,张佳宁凭借《知否》里的盛如兰小火一把,可随之而来的是 “靠舅舅资源” 的质疑。张晓龙没出面辩解,反而在家庭聚会上敲警钟:“别飘,观众记住的是角色,不是‘张晓龙外甥女’这个标签。” 这份清醒,让张佳宁沉下心打磨演技,直到 2022 年《一闪一闪亮星星》爆火,“林北星” 这个角色让她彻底摆脱标签,成了公认的 “收视女王”。​

爆红后张晓龙的 “管教” 更严了:提醒她少参加综艺多拍戏,叮嘱她别买太贵的奢侈品,而张佳宁也用行动回应:记得舅舅的每一个生日,赚的第一笔大钱就给妈妈买了500 万的房子,把日子过成了舅舅期待的模样。这样懂得感恩的女孩未来一定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