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也会遭遇“霸凌”,盘点李晟的心酸经历

2025年10月22日 娱乐 10 阅读

       被说“靠家里”,努力成了“笑话”​

 

出身艺术家庭的李晟,本该有顺理成章的兴趣培养,却意外成了被孤立的理由。爸爸是美术老师,爷爷在当地小有名气,她从小跟着爸爸学画画,画的牡丹图被老师夸赞 “有灵气”,可这份天赋没换来羡慕,反而引来不少闲话。​小学时班里办画展,她画的水彩猫咪被选去参展,有同学私下说 “肯定是她爸爸找了关系”;美术课上老师让自由创作,她花一周画的国画被邻座男孩故意打翻,对方还嘴硬 “谁让你总装清高,靠家里有什么了不起”。她委屈地哭着找老师,却只得到 “别太较真,同学只是不小心”的敷衍。​

更让她心酸的是 “被排挤的体育课”。因为总待在画室练画,她的体育成绩不算好,每次分组跳绳、踢毽子,大家都默契地绕开她。有次她主动问 “能带我一个吗”,得到的却是 “你还是回去画画吧,别拖我们后腿”。她只能坐在操场边的台阶上,假装看天空,其实眼泪早就掉在了校服袖子上。​后来她在《假期中的她们》里说,童年的这些经历,让她养成了“不解释”的习惯:“反正说了也没人信,不如自己把事做好。” 这种沉默的倔强,成了她后来面对 “媒婆脸”“没灵气” 等恶评时,最隐秘的铠甲。​

 

       剩饭要吃完,委屈要藏好​

 

除了被同学误解,李晟的童年还藏着来自家庭的 “隐形压力”。去年她在《初入职场中医季》里被诊断出 “肝郁”,聊起时坦言 “家里家教比较严”,没想到被网友曲解成 “原生家庭不幸”,直到《假期中的她们》里她才澄清:“不是不幸福,是压力藏在了身体里。”​她的童年里,没有 “剩饭可以倒掉” 的选项。小时候哪怕撑得难受,妈妈也会要求她 “必须吃完,不能浪费”,有次她实在吃不下偷偷倒掉半碗,被发现后罚站了半小时,妈妈说 “这是规矩,不能破”。这种对 “规矩” 的强调,让她从小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感受 —— 委屈不能哭,不满不能闹,哪怕被冤枉,也要先 “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有次她因为被同学冤枉偷橡皮,哭着回家找爸爸,本想求安慰,得到的却是 “为什么不解释清楚?是不是你平时太让人误会了?”。那天她躲在画室里,对着画板哭了好久,然后把委屈都画进了画里 —— 后来那幅画被爸爸贴在墙上,说 “有情绪就用画笔说话,比哭闹管用”。​多年后她在综艺里被骂 “综艺感缺失”“装清高”,她不辩解只默默练舞;被说 “背刺恩师”,她不撕逼只专注作品,其实都是童年养成的习惯:“把情绪藏好,把事情做好,比什么都强。”

 

       伤痕终将成为铠甲

 

转机出现在一次才艺表演。李晟在校园文艺汇演中一鸣惊人,用歌声赢得了掌声和尊重。“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要找到自己的光。”这份经历让她后来格外珍惜每个表演机会,也让她对弱势群体抱有深切同理心。如今,她经常参与反霸凌公益活动,用自己的故事鼓励那些正在经历困境的孩子。“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李晟的成长轨迹,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如何教导孩子

 

​​对家长而言​​:每天留出15分钟,专注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感受,“这有什么好哭的”是禁语。注意孩子的异常行为:突然厌学、物品频繁“丢失”。重视每个孩子的求助,不轻易定性为“小孩子打闹”。不做冷漠的旁观者,一句“需要帮忙吗”可能改变一切。不传播伤害性的言论和图片。给予身边“不一样”的人多一份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