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雨云间》《锦绣安宁》到《九重紫》,宅斗剧又上分了
- 电视剧
- 2024-12-16
- 11热度
- 0评论
宅斗剧又上分了。
改编自经典宅斗文的《九重紫》站内热度已破30000,云合评级达到S+,堪称年底一大黑马。
而今年以来,《惜花芷》《墨雨云间》《锦绣安宁》也都是播前不被看好,播后超出预期的宅斗剧。
在古偶势微的当下,这无疑是令人惊喜的表现。
这些古偶宅斗剧凭什么能够逆风翻盘?类型创作是否暴露出某些症结?未来又将呈现何种走势?种种问题皆值得探究。
宅斗剧进化史
宅斗不算新鲜题材,时至今日依旧能让观众买账,要得益于类型创作的持续进化。
回溯来看,瞄准大众市场的宅斗剧至少经历过两次迭代。
早前市面上流行的宅斗剧多为原创剧本或严肃文学改编,以富商巨贾大家族的妻妾争宠为叙事主流,而鉴于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剧情往往还会涉及商战博弈、救亡图存之类的要素。
对应代表作包括《血色残阳》《胭脂雪》《爱情悠悠药草香》《花灯满城》等内地剧,以及《银楼金粉》《巾帼枭雄》《名媛望族》等港剧。
2015年左右IP影视化风起,宅斗剧以宅斗网文为基底开启第一次创作迭代。反映在叙事上,这次迭代最明显的转向就是古偶宅斗剧的崛起。
代表剧集中,《锦绣未央》原著是后来才被判定侵权的《庶女有毒》,《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称《知否》)原著是关心则乱所著同名小说,《锦心似玉》原著是吱吱的《庶女攻略》,都改编自最早一批热门宅斗文。
而这批宅斗文最突出的特质在于,它们讲述的都是古代权贵家中庶女逆袭的故事。
女主要么拥有现代人灵魂,要么是重生归来的亡魂,她们以复仇和生存为目标,比起爱情更在乎事业,最终都会凭借聪明才智,摆脱庶女身份而成为宅斗冠军。
影视剧改编没有完全遵循原著,但逆袭主线大体是获得保留的。
尽管“IP热”利好宅斗题材,但这一品类不比仙侠奇幻、宫斗权谋,当时还并非是影视化热门。
直到2020年,《延禧攻略》《如懿传》在一天之内相继下架,宫斗题材正式宣告停摆。作为替代品,宅斗题材才闯入更多从业者视野。
越来越多古偶宅斗剧上线,它们依旧以网文改编为主,但整体叙事又有了新转向,这称得上第二次迭代。
以今年播出的《九重紫》《锦绣安宁》《墨雨云间》为例,女主身份从庶女转变为嫡女,宅斗多聚焦于未出阁时,婚后再无需与其他妻妾争宠。她们的事业线也进一步向外延展,剧情大幅度增加权谋、经商等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古偶宅斗剧成为主流的同时,其他类型和年代背景的宅斗剧并没有完全消失。
于正就一直很偏爱年代宅斗剧,2021年的《当家主母》和2022年的《传家》都是欢娱出品。港剧则在继续推出现代背景的豪门家族剧,比如《家族荣耀》《家族荣耀之继承者》等。
当然,宅斗剧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其叙事转向也始终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
编剧苏七表示,“宅斗剧刻画的往往是被封建制度迫害的女性群像,创作者或多或少都会传达出反封建的理念。角色间冲突和互助所体现的人情世故、家国观念、亲情伦理等,也都对现代社会有所映射。”
“从纯粹的观看体验来说,正面角色的升级之路具备朴素的爽感,能为观众带来愉悦和释放压力,这很对下沉市场胃口,也是宅斗剧常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不囿于宅斗
很多宅斗剧播得好,也不能完全归功于宅斗题材有市场。
从文字到影像的改编过程中,剧集主创的创作思路和落实情况更加重要。
比如《知否》之所以被奉为宅斗剧经典,也是因为主创对宋代官宦人家生活场景的细致描摹,以及盛家众人的故事传达出的治家观念、子女教育与处世哲理等。
《墨雨云间》的复仇大女主快节奏爽剧特色,《锦绣安宁》后期女主身份的反转以及男主作为庶子的逆袭,《九重紫》女诸葛与少将军双重生的看点等,同样是支撑它们出圈的助力。
此外,对于《星汉灿烂》《墨雨云间》《九重紫》等剧来说,足够好嗑的CP也是它们热度高涨的关键。
而且,这些剧集多为类型叠加的成果,宅斗往往只是其中一环。
《九重紫》就大幅削减了原著的宅斗桥段,转而增加了权谋元素,让朝堂局势成为推动男女主成长的重要因素。《惜花芷》是着重呈现女主经商线,花家女眷以互助友爱为主调。《墨雨云间》女主背负着替父伸冤的重任,敲登闻鼓也是该剧名场面。
宅斗剧之所以热衷于做类型叠加,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如苏七所言,“仅靠宅斗可能撑不起大体量的长剧,男主也需要权谋线来丰满人设。同时让女主事业线不囿于后宅,用权谋、经商等方面的成就来展现女主才华,也更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相关桥段还能让男女主顺理成章产生命运联结,相知相爱。”
随着宅斗剧数量的增多,类型创作也暴露出一些难以回避的症结。
一方面是创新难题,宅斗剧频繁出现撞梗的情况。
《锦绣安宁》女主是罗二爷原配所生嫡女,母亲过世后被小娘用流产陷害,因而在外面的庄子里长大。这与《墨雨云间》中,被女主替代身份的相国千金姜梨遭遇相似。
《九重紫》《锦绣安宁》还带有《知否》的影子,爱护女主的祖母、宠妾灭妻的父亲、作恶多端的继母或小娘等,都是让人熟悉的设定。
苏七认为,“这些剧集未必是故意融梗,毕竟宅斗文十有八九都是这些桥段。在女主身世和家庭关系的设计上,宅斗剧越来越需要主动做出新意了。”
另一方面是宅斗题材面临的价值观审判问题。
《知否》虽然播出效果很好,但它所构建的嫡庶观一直备受争议。《锦心似玉》保留原著男主妻妾成群设定,但又想让男女主搞纯爱的改编则被认为是自相矛盾。
关于宅斗题材,最受诟病的还有斗来斗去都是女性悲剧这一点。作为始作俑者的渣爹总能美美隐身,最终他失去了宠爱的小妾,但也获得了能干的女儿。目前这类剧集里,尚未有真正与父亲决裂的女主,这显然是一种局限。
宅斗剧多有具体朝代作参考,情节既要建立在封建制度之上,又要迎合现代观众的偏好,把握尺度可以说是十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