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的一句话,改变了倪萍的命运
(于洋(左)《戴手铐的旅客》剧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于洋主演了《卫国保家》《山间铃响马帮来》《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水上春秋》《大浪淘沙》等一系列经典影片,红遍全国。
也就是于洋这句话,让倪萍萌生了做演员的念头。
回到学校后,学校传开了,说倪萍被电影厂看上了,要当演员了。倪萍激动得不得了,天天在家里照镜子,左照右照,还偷偷抹母亲的友谊牌雪花膏。
一个月后,倪萍将省下来的零花钱,偷偷去照相馆拍了一组照片,共洗了8张。
(倪萍)
倪萍将这些照片天天带在书包里,每天都盼着电影厂来人,将她领去拍电影。
课余时间,倪萍还经常去校长室门口转一转,看电影厂是否来人了。
倪萍要当演员的事,从学校传到了倪母那里,她数落女儿:你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以为谁都能当电影演员?好好学习考大学,将来像妈妈一样当一名会计。
倪萍表面上顺从母亲,但当演员的决心已定。
(倪萍的母校)
1976年,倪萍在青岛39中上高三时,山东艺术学校(后改为山东艺术学院)来青岛招生。
这是自己实现演员梦的最好机会,倪萍瞒着母亲报考,结果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山东艺术学校录取了。
在等待通知期间,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电影学院都来青岛招生,老师劝倪萍参加考试,考到北京去读书。
倪萍很单纯,犹豫不决。山东艺术学校担心倪萍被其他学校挖走,提前一个月给倪萍寄来了录取通知书。
(青年倪萍)
通知书到手后,倪萍才告诉妈妈。当天中午,倪萍带着通知书去母亲的单位找她。
母亲正在吃中饭,一个人坐在一旁,同事们带的饭很好,坐在一起吃,倪萍的心被刺痛了。
得知倪萍没有吃饭,母亲给倪萍在楼下的小饭馆要了一碗馄饨,一个芝麻烧饼,母亲依然吃她的盒饭。
倪萍心里很难过,将几个馄饨拨进母亲的饭盒,说自己吃不了。
母女俩吃完饭后,倪萍才将录取通知书给母亲看。母亲是不希望倪萍当演员的,但既然通知书已经来了,她只得接受了。
(倪萍、薛中锐剧照)
母亲同意倪萍当演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倪萍的哥哥高中毕业后去工厂上班了。
当时青岛有规定,家里只留一个孩子,其他孩子要上山下乡。母亲怕倪萍去农村当知青,倪萍没心没肺,母亲担心她到时找当地的农民结婚,去艺校读书总比这个结果要好。
1979年,倪萍从山东艺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省话剧院当演员,顺理成章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倪萍、赵忠祥共同主持节目)
(倪萍)
(于洋与妻子杨静)
倪萍成为央视著名主持人后,有一年主持节目碰到了于洋老师,提起了当年于洋的那句话。
于洋开玩笑说:那我就算是发现你这个人才的伯乐了?
得知倪萍当演员的心路历程,于洋感慨万千。其实当时他只是觉得倪萍长得好看,随口说说,没想到他随口的一句话,改变了倪萍的命运。
于洋也更加意识到,作为长辈,作为公众人物,平时要多表扬人,切忌打击人,也许你随口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别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