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香港电影单日最高票房纪录,《破·地狱》凭什么火

2024年12月4日 电影 15 阅读

后续他将更多时间投身在“栋笃笑”(脱口秀)这类线下演出中,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近几年他回归大银幕,不难看出,一部分线下观众粉丝平移至了影院。

同时我们能看到在近三部最卖座的电影里,编导都为黄子华留足了“高光”,发挥出了他的口才优势。

这种恰好反映了城市症结和城市当下精神的好剧本,匹配上主流话题的卡司阵容,或许是《破·地狱》能破纪录的原因之一。

香港电影如何“破”

《破·地狱》并非是大家传统意义上的港片,不是典型的警匪动作片,亦不是传统的喜剧电影。

回看近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热门影片,以及香港地区票房榜单,曾经的警匪片和港式喜剧似乎影响力慢慢减弱。曾经极具市场号召力的“电影”已然仅剩和《少林足球》位列榜单的前十。

在这些电影里,我们能看到最核心的关键词,仍是“香港”本身。

即便是动作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内容也涵盖了对香港这座城市过去“九龙城寨”的情怀,而《明日战记》更是对香港工业未来的一种期望。

而其他三部电影则是把镜头实打实对准了香港这座城市的小人物,用更写实的方式,展现普通人的纠结,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希望。

追溯香港电影发展,这并非是港片发生了变化。

我们能看到,如今香港电影只是将这一情感表达做进一步强化,更关注当下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与心态,抒发本土情怀。这类电影中多数带着香港情怀,这种情怀同样是观影的一种情绪,不断刺激更多观众的进场。

但这种情怀被放大,情绪更集中在特定群体时,我们也能发现,这些影片在内地的主流市场依旧在华南地区,以及一二线城市,很难较过去商业类型电影那样实现下沉。

这正是当下香港导演们创作轨道的变化,通过对香港特定人群为创作目标,切中时代的命脉。

比如口碑电影精准切中年轻人内心的焦虑,也对自杀低龄化现象作出思考;另一部则揭示社会福利制度及监管机构的漏洞,引起社会思考。最终在影片公映4个月后,饰演的角色原型得到了制裁。

或许很多人觉得如今香港电影少了那份“港味”,却忽略了“港味”本身就是源于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如今的港片换了呈现方式,依旧扎根于香港文化和社会人文的创作,或许在这个时代下,全新产业创作的模式,让港片有全新的可能,让观众有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