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是一次“新”表达的开头,口碑突围

2024年11月27日 电视剧 14 阅读

除此之外,更多隐藏在细节中的女性角色刻画,也和常见的工具人女配角设置大有不同。诸如地铁上坐在王铁梅旁边的女性,将不小心睡着倒向旁边男性的她拉向自己;办公室里,王铁梅虽然深知调查记者难做,却依然支持一腔热血的新人女记者,并且对她的穿搭喊着“要链接”。这些片段都从细节上丰富了女性互助的表达。

男性角色既不是被女人争夺的对象,也不是常见的窒息爹味男,反倒纷纷成为“女权表演艺术家”。比如,赵又廷饰演的前夫,与章宇饰演的鼓手小马,为了争夺王铁梅,一边比拼男子气概,一边大谈“看过几本上野千鹤子”“占据太多性别红利”,上演性别倒置的雄竞,既充满理想,又暗含讽刺。

在场外邵艺辉提到赵又廷饰演的前夫一角遭到了许多男演员拒绝一事,也让这些男性角色在国内银幕上的稀缺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如邵艺辉在影片宣传时所说“花团锦簇只是表面,刀光剑影也不是本质”,摆出想象,塑造理想,提出问题,是《好东西》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市场限制与突围

曾经的“小妞电影”瞄准女性用户,极大地改变了观影性别比例。《好东西》同样以女性观影群体为主,但明显有更高的观影门槛,推向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即便有前作《爱情神话》积累的口碑基础,但《好东西》既没有鲜明的地域属性,也没有像徐峥一样在当时具有更大票房号召力的喜剧演员,实际上很难形成更大范围的破圈效应,票房天花板非常明显。借助出色的口碑营销,影片目前已经算是实现了一次突围。

《好东西》在上映前两周采取了限时点映策略,11月9-10日,影片先在上海、北京全量影城开启点映,主打一线城市,业内口碑发酵。高知女性代表周轶君,以讲述独立女性话题出圈的脱口秀演员鸟鸟、颜怡颜悦,时尚界博主易梦玲、ELLE编辑总监孙哲等KOL受邀观影后扩散口碑,他们的粉丝用户与影片潜在用户有较高重合度。

这一阶段突出影片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以觉醒为起点,探讨“觉醒的女性还会恋爱脑吗?”“没有雌竞的女性友谊该是什么样”“怎样教育自己的小孩”等新鲜的议题。

即便一轮点映后好评如潮,11月16日开始的二轮点映,范围扩大至一二线64城,但想看和预售数据仍旧没有太大起色,导演邵艺辉也发文求扩散。

一方面,一轮点映地点限制性较强,覆盖用户基本与最初想看用户重合;另一方面,“整点新东西,说点新话题”宣传语,只突出了“新”的概念,但没有具体可感的故事情节,有网友就评论称“一直不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故事”。

另外,宣传片里“同步绝育”、“意识觉醒”、“上野千鹤子”等与女性主义相关的词汇,都具有一定的理解门槛,很难扩散至下沉市场。直到豆瓣开分9.1后,单日点映票房才有了明显上涨且大幅超预测,上座率场均人次持续第一。

再回看《好东西》的映前营销阶段,初期以《爱情神话》平行篇拉拢最直接的影片粉丝群体;发布定档预告到一轮点映期间,突出先锋女性视角,颠覆传统,新奇表达,制造男女性别话题,锁定观影用户基本盘;中期重点放大都市情感关系与喜剧性,强调“新型情感关系”“冤种闺蜜”“新鲜男女”,以及不少自来水营销突出“好笑”,扩大潜在观影用户群体;后期借助豆瓣9.1高分,让它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相比较其它高分的、口碑大量发酵的作品,《好东西》目前能取得的预期票房仍然是令人遗憾的。这检测出了创新性的女性话语在市场上能囊括的实际受众数量,仍然不支持中国诞生出近似于《芭比》的高票房产品。

不过,希望做既创新但又平衡圈层需求的创作太过困难,在这个尤其呼唤创新的电影市场环境下,应该欢迎更多分众化的创作出现。

《好东西》是一次“新”表达的开头,也难以被轻易复刻。电影里的女性叙事与现实里的女性意识发展相辅相成,只有社会女性意识更进一步,电影里的女性表达才会得到更多群体性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