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是靠他在吃饭的!」国语配音员的谢幕
2004年,石班瑜登上吴宗宪主持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谈及自己为周星驰电影配音的往事,15年里(从1990年算起),配了20部。
节目上,主持人杨丞琳说,“每次电影台播周星驰的片子,发现不是您配音的,就会转台。”阿雅附和道,对啊,感觉不对劲。
这时,吴宗宪开了个玩笑:
“周星驰是靠他在吃饭的,搞清楚!”
20年后,石班瑜病逝,也有内地的网友说,“周星驰在大陆的走红,石班瑜占一半功劳!!”
尽管粤语地区影迷常常推荐看原声,认为周星驰自己的声音才有味道,但对于普通话观众来说,石班瑜的声音,才是“真·周星驰”。从这个角度看,吴宗宪的“玩笑”,倒也不无道理。
不管如何,周星驰算是赏识、认可石班瑜对于他电影的加成,因此才从1990年《赌侠》之后持续合作——直到最后一部出演作品《长江七号》。他曾公开说过,“石班瑜呢,他对我的帮助很大。”
石班瑜的声音,和吴孟达的陪衬,对不少国语观众来说,是周星驰出演的电影里不可或缺的唯二元素。
事实上,石班瑜的声音条件在配音界并不算好。1986年入行时,嗓音尖细,不符合正面角色的腔调,因而,只能为一些太监、奸臣之类的反面人物配音,所以,被嘲讽为“太监声”。
不过,这样的声线,恰巧与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合拍。
而且,重点在于,石班瑜的再创造能力,比较强。由于周星驰的粤语和普通话很多表达完全不同,不仅要“翻译”出原句精髓,也得贴合片中角色底层逻辑,更要符合作品整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