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谋女郎”,差距如此明显

2025年10月15日 娱乐 41 阅读

2011 年的《金陵十三钗》片场,播音系出身的倪妮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秦淮女子的步态与眼神,张艺谋要求她 “忘记现代女性的肢体语言”,从 300 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她,用玉墨一角完成了从素人到演员的蜕变。十三年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走出的刘浩存,经过三年秘密培训,在《一秒钟》里用灵动的眼神斩获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成为首位00后谋女郎,出道即与张译、于和伟等戏骨搭戏。​

 

同样手握张艺谋递出的 “金钥匙”,两人的开局底色却截然不同。倪妮的玉墨是为电影量身定制的角色,风情与破碎感交织的形象打破了传统谋女郎的 “山口百惠式” 清纯模板,一出道便凭借成熟韵味站稳脚跟;而刘浩存自带的 “原生态灵气”,更贴合张艺谋后期作品中对纯粹感的追求,《一秒钟》《悬崖之上》等作品密集输出,让她迅速跻身一线小花行列。巨大的曝光度也让她置身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其母亲舞蹈班多年前导致学员瘫痪并拖延赔偿的“老赖”事件,至今仍是她公众形象的巨大阴影。此外,她早期演技与顶级资源的错配,以及自称“天赋型演员”、修改年龄等言行,都让她“清纯无害”的人设显得脆弱,被部分网友批评为“精致利己”。

与刘浩存相比,倪妮的“谋女郎”之路则更像一场过山车般的旅程,充满了起伏与沉淀。

 

高开低走的星途:倪妮凭借《金陵十三钗》中风情万种的“玉墨”一角惊艳登场,该片斩获6亿票房,成为年度冠军。然而,由于恩师张艺谋与制片人张伟平的“二张之争”,站队张艺谋的倪妮遭遇了“限拍令”,事业一度陷入低谷,甚至面临广告解约的困境。

 

告别“美貌”的主动求变:经历了低谷的倪妮,选择了一条更为内求的道路。她开始主动打破自己的“美女”标签。在电影《东极岛》中,她不惜牺牲形象,将自己晒得皮肤黝黑,塑造粗犷的渔女形象。她曾坦言,作为演员,如果只能靠“美貌”上热搜,而非作品和努力,会让她感到苦恼。这种“不想红了”的状态,恰恰折射出她对于演员身份的重新认知和追求。

沉淀后的从容绽放:为了磨砺演技,倪妮在31岁时大胆挑战从未接触过的话剧。近年来,她凭借《流金岁月》中的朱锁锁重回大众视野,并获得白玉兰奖提名;主演的《消失的她》更是斩获35亿票房。她的身份也从演员拓展至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如今的倪妮,展现出一种忠于自我、从容松弛的状态,她的美丽不再仅是外在的红毯光环,更源于内心的笃定与沉淀。

 

如今,倪妮已成为 “实力派 + 时尚 Icon” 的双料代表,而刘浩存正从 “全网黑” 向 “柏林封神” 逆袭,两人的轨迹虽不同,却共同指向一个答案:谋女郎的光环或许能决定起点高度,但最终的落点,永远是演员自身的选择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