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怡也来了,艺人的归宿都是直播带货?
孙怡的带货,藏着 “反套路” 小心思
提到明星带货,很多人先想到 “行业寒冬逼的”—— 影视圈戏少了、片酬降了,只能来直播间赚快钱。但孙怡的带货路,从一开始就透着 “不按常理出牌”。她的直播首秀没搞大排场,反而选了最耗时的 “手工制作”:挤奶油胶、贴小摆件、烘干成型,一个手机壳要做半个多小时。没有声嘶力竭的吆喝,没有眼花缭乱的商品轮播,弹幕里全是 “比自己做还紧张”“求同款配件链接” 的互动。这场看似 “不务正业” 的直播,反倒比常规带货更出圈,有人甚至专门蹲守就为看她做火锅主题的手机壳。
后来带护肤品时,她也没走 “夸大功效” 的老路。聊到过敏体质,直言 “很多网红精华我用着会起疹子”;演示粉底时坦然说 “熬夜带娃皮肤状态不好,得多遮两层”。这种不端着的真实感,让她的带货口碑慢慢攒了起来,有网友调侃:“别人带货靠吆喝,孙怡靠‘沉浸式唠嗑’。”其实孙怡的选择里藏着聪明:2024 年影视圈上新量比去年降了 21.6%,就算拿到角色,片酬也可能只有巅峰期的一半。与其在剧组等机会,不如在直播间造机会 —— 但她没把直播当 “救急饭碗”,而是做成了贴合自己性格的 “生活秀”。
艺人扎堆带货的背后含义
孙怡的入局,不过是明星带货潮的一个缩影。打开直播软件,刷三条就能撞见熟面孔,从影视咖到歌手,似乎都在直播间安了家。这背后既有行业的 “推力”,更有直播间实实在在的 “拉力”。先说说影视圈的 “难”。2024 年前三季度,15 家影视公司总营收降了 17.4%,净利润还不到 2019 年的八分之一。电影票房腰斩,电视剧上新量锐减,以前随便一部剧就能拿到的资源,现在得抢破头。更关键的是 “限薪令” 卡得紧,曾经的天价片酬成了历史,二三线明星一年能接到两部配角戏就算不错,收入连以前的零头都不到。
而直播间的 “香”,恰恰补了这些缺口。对明星来说,一场直播的坑位费动辄几十万,佣金比例能到 10%-20%,卖得好的话几小时赚的钱比拍一部剧还多。更诱人的是“变现快”—— 拍戏要等半年甚至一年才结款,直播播完当天就能算清收入,这种“日结现钱”的实在,比遥遥无期的片酬更让人安心。
平台和品牌还在背后 “推波助澜”。淘宝给明星配全托管团队,从选品到运营全包;抖音的 “星跃计划” 直接给流量倾斜,新人首播就能有几万观众。品牌也爱找明星带货,毕竟自带国民度的脸,比素人主播更能让消费者放心。孙怡带过的母婴用品就因 “真实带娃体验” 圈粉,有宝妈说:“她提过的辅食机,我家宝宝也在用,跟着买不踩雷。”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艺人走进直播间,我不禁想到,以后还会有专业演员专业作品吗?艺术的打磨需要沉静的心和专注的投入。直播带货需要的是截然相反的技能:快节奏、高亢奋、极强的销售属性。这两种状态如何在一个个体身上和谐共存,是一个现实的挑战。频繁的曝光,是否会消耗演员身上的“神秘感”?当观众看惯了艺人作为“销售员”的日常,是否还能毫无障碍地相信ta在戏里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有些艺人或许真的找到了平衡,将直播视为与粉丝互动的新窗口,并严格区分创作与商业。但也有一些,可能真的在流量和快钱中,逐渐模糊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