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际聋人日,电影《震耳欲聋》发布“听见‘无声’”特辑
9月28日,国际聋人日这一天,电影《震耳欲聋》发布了听见“无声”特辑,这支特辑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大众了解聋人群体的大门,也让我们看到了影片主创团队的满满诚意。
特辑一开场,导演万力就道出了创作缘由。原来,《震耳欲聋》是他的首部电影作品,灵感源自真实事件,尤其是CODA律师张琪与聋人的交流深深打动了他。影片部分取材于张琪律师的真实从业经历,讲述了他为聋人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动人故事。为了真实呈现聋人生活,主创团队下了大功夫。导演带着团队和张琪律师一起到律所、法院,还深入聋人家庭和工作场所实地取材。导演说:“创作时做了大量采访调研,就想把现实困境和背后的原因讲清楚。”
领衔主演檀健次为演好角色也做了充分准备。他饰演的李淇是位CODA,为此他专门学习手语,阅读相关资料,还去聋人咖啡馆和聋人员工相处了一整天。在咖啡馆里,他发现聋人们给自己写歌,有着自己的梦想,渴望歌曲被更多人听见。这也完美诠释了特辑“无声”同样可以响亮的主题。
特辑还直面了聋人群体面临的现实困境。大众对聋人存在普遍误解,他们其实更容易成为诈骗目标。张琪律师解释说,聋人听不见,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这种真诚反而容易被利用。演员潘斌龙对饰演的老马这个角色感慨颇深,老马明知可能被骗,还是抱着侥幸买理财,就是不想孤独地死去,这让人十分心疼。
特辑里,主创和工作人员用聋人的方式为聋人群演鼓掌,导演混入人群和聋人一起随音乐起舞,这些画面传递出平等、包容的价值观,和国际聋人日的精神内涵完美契合。选择在国际聋人日发布特辑,体现了制作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导演在结尾表达了美好愿景:“希望观众看影片时,不是感叹他们不容易,而是感受到‘听见’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
昨天,导演万力在《震耳欲聋》济南首站路演谈创作初衷,他说虽然自己是新人导演,但想讲个立足现实、有社会意义的故事。聋人反诈题材既有戏剧张力,又能让观众看到CODA律师的使命与温度。现场观众反响热烈,被影片传递的价值观打动。路演尾声,主创团队还送了听障员工亲手做的“天使饼干”,希望听障人士被爱包围。很多观众表示,电影让他们关注到听障群体的实际困境,希望以后能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电影《震耳欲聋》将于10月2日/3日全国点映,10月4日全国上映。这部电影通过聋人反诈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呼吁社会关注聋人群体权益。在国际聋人日之际,它无疑会成为促进社会包容与理解的重要力量,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