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开播直接收视第一,文人抗战故事超带劲
9月16日晚,央视一套开播的革命历史大剧《阵地》一亮相就惊艳众人,首播收视率最高破1.9,轻松斩获全国收视第一。这部由高希希执导,冯绍峰、李晨、徐璐、王丽坤等一众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的剧,把镜头聚焦在了抗战期间的文化战线,让我们看到了文人墨客们如何以笔为枪,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阵地》把故事背景设定在1938年至1944年的桂林文化抗战运动时期。剧一开场,1935年的上海,刚回国的夏衍(冯绍峰饰)在排练室门口听到田汉(张博饰)等人排练《义勇军进行曲》,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推开门与大家相拥,感慨这首歌会成为全民族的怒吼、永恒的经典。从这里,我们就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文化人的热血与担当。
这部剧有两条精彩的主线。一条是夏衍、李克农(李晨饰)等共产党人,在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下,南下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复刊《救亡日报》,创办戏剧社团,团结文化界人士。另一条则是郭沫若(王劲松饰)、田汉、巴金等百余位文化、教育、艺术界精英,用各自的方式参与抗战。
剧中还原了20多件重大历史事件,像《救亡日报》复刊、新安旅行团抵桂、西南剧展等。夏衍话剧《一年间》公演时振奋国人的场景、欧阳予倩改革桂剧排演《梁红玉》、陶行知在七星岩洞坚持办教育等历史真实画面,都在剧中艺术化呈现,让我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希望的时代。
《阵地》的叙事很丰富,不仅有文化抗战的主线,还融入了李克农领衔的谍战戏份和南京沦陷的战争场面。剧中的战争场面刻画得十分真实,敌人的轰炸把青山绿水变成焦土,枪林弹雨、硝烟弥漫,让人有很强的沉浸感。
演员们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冯绍峰饰演的夏衍睿智沉稳、信仰坚定,登机前回首的眼神、演讲时振臂高呼的样子,都让人印象深刻。李晨一改往日硬汉形象,戴着圆框眼镜,把李克农智勇双全、善于情报保卫工作的特点演绎得很到位。王劲松诠释的郭沫若气度不凡,接受《救亡日报》社长任命时“义不容辞”的回复,尽显文化大家风范。徐璐、王丽坤、张博等演员也都把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为剧集增添了不少看点。
为了还原历史真实性,制作团队下了大功夫。剧组到桂林老街实景拍摄,青石板缝里的弹孔都清晰可见。美术组复刻了1938年的《救亡日报》排版,服装道具也严格遵循历史,女演员的发型、妆容都很素雅。
这部剧背后还有强大的制作团队。总制片人严从华曾策划制作《人间正道是沧桑》《觉醒年代》等爆款剧,导演高希希擅长驾驭宏大历史场面与复杂人物关系,编剧钱林森擅长在历史真实与戏剧张力之间找到平衡。
9月11日的看片会上,专家和媒体代表都认为该剧填补了全景式展示“文化抗战”电视剧的空白,实现了同类题材创作上的关键性突破。剧中“敌人能炸毁城墙,炸不毁汉字”这句台词,点明了文化抗战的核心意义。
《阵地》让我们看到,即使阵地丢失,精神阵地也永远不会被敌人攻占。它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文化认同与精神坚守同样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石,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