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呼吁别叫“老师”请叫“小花儿”,坦言曾较劲怕当“花瓶”,如今44岁学会“放过自己”

2025年9月12日 娱乐 65 阅读

“老师这个称呼吧,是挺尊敬的,但也挺有距离的。”9月12日,演员宋佳在一场采访中笑着说出这句话,瞬间刷了屏。她接着说:“不如叫我‘小花儿’吧,这多好,又轻快、又真实。”

 

就这么一句随口的“正名”,却意外地说中了很多人的心里话——我们何尝不想撕掉标签、打破框架,活得自在地做回自己?

 

宋佳坦言,“老师”这个称呼虽然礼貌,却无形中筑起了一堵墙,甚至暗含某种职业框架。而“小花儿”,更像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松弛、亲切,也更贴近她现在想要的状态。

这不是对专业的不尊重,而是一场主动的“撕标签行动”。她希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更平等、更轻松,也更有人情味。

 

宋佳并不避讳谈到自己早期的状态。她说,那时候总在“较劲”——怕被别人说是“花瓶”,就拼命往“文艺人设”上靠,演戏、说话、拍照,都绷着一股劲儿。

 

“但人真正变强大,其实是学会放过自己。”如今44岁的她笑着说,“女孩快乐运气才会好”“翻篇要快”——这些听起来简单的话,却是她走出内耗的真实心得。

 

她把生活的各种滋味——甜的、苦的、酸的、辣的,全都当成表演的养分。人放松了,戏反而更活了。

如果你一直关注宋佳,应该能明显感觉到她这些年的转变。从《悬崖》《萧红》里那种沉重、压抑的文艺路线,到近年来《轻于鸿毛》《好东西》里举重若轻、生活化的演绎——她不再执着于“苦大仇深”,而是学会了在戏里“呼吸”。

 

她说,“轻也是重”。越是日常的戏,越考验演员拿捏的分寸。这种转变,也被不少年轻观众调侃为“电子新妈”“内娱老公姐”——是一种带着信任与亲近的喜欢。

 

采访一出,网友们立马响应,纷纷在评论区玩起了梗:“小花老师~”、“宋小花老师~”、“开朗妈咪驾到!”
还有人改编歌词调侃她:“天天哭天天哭,一天哭八遍的小花老师”(致敬她的经典哭戏)。

 

很多人说,看完采访“嘴角就没下来过”,感觉她可爱得像邻家姐姐,甚至直接喊“妈妈”——这大概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最高褒奖了。

 

别看“小花儿”听起来萌萌的,可一点也没削弱宋佳的专业气场。她依然是很多人心里“体制内姐感天花板”——只要她出场,你就觉得“这戏稳了”。但同时,大家也爱看她逛菜场、健身、尝试与新导演合作,分享日常里的点滴高光。

 

“小花儿”的轻盈,从来都是由扎实的专业托底。这是一种自知、自洽之后的自信——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或许我们喜欢宋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她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如何活得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像自己。不必永远正确,不必永远坚强。你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小花儿。你可以专业,也可以可爱。最重要的是,你终于肯让自己,好好地“人”了。